Satsuma ware
From Global Knowledge Compendium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Artisanal Techniques

萨摩烧(萨摩焼,Satsuma-yaki)是一种独特的日本陶器风格,起源于九州南部的萨摩国(今鹿儿岛县)。它以其细腻的裂纹奶油色釉料和华丽的装饰而闻名,这些装饰通常以金色和彩绘珐琅为特色。萨摩烧在日本乃至国际上都享有盛誉,尤其因其装饰性品质和丰富的历史渊源。
历史
起源(16-17世纪)
萨摩烧的起源可追溯至16世纪后期,即日本入侵朝鲜(1592-1598年)之后。战后,军阀岛津义弘将技艺精湛的朝鲜陶艺家带到了萨摩,奠定了当地陶瓷传统的基础。
早期萨摩(白萨摩)
最早的萨摩,通常被称为“白萨摩”(“白萨摩”),采用当地粘土低温烧制而成。其造型简洁质朴,通常不加装饰或略作彩绘。这些早期萨摩用于日常用品和茶道。
江户时代(1603-1868)
随着时间的推移,萨摩烧逐渐受到贵族的青睐,其制作工艺也日臻精湛。鹿儿岛的作坊,尤其是位于小城川的作坊,开始为大名和上流社会制作越来越精致的器物。
明治时期(1868-1912)
明治时期,萨摩烧经历了变革,逐渐迎合西方的审美。器物装饰华丽,包括:
- 金彩珐琅
- 日本生活、宗教和风景场景
- 精致的边框和图案
这一时期,萨摩烧对欧美的出口急剧增加,并成为异国奢华的象征。
特点
萨摩烧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:
胎体与釉料
- 陶土:质地柔软,呈象牙色的陶器
- 釉料:质地柔滑,通常呈半透明状,带有细腻的裂纹(kannyu)。
- 手感:触感细腻顺滑。
装饰
装饰图案采用釉上彩和镀金工艺,常见图案如下:
- 宗教题材:佛教神祇、僧侣、寺庙
- 自然:花卉(尤其是菊花和牡丹)、鸟类、蝴蝶
- 风俗画:武士、宫廷仕女、嬉戏儿童
- 神话题材:龙、凤凰、民间传说
形式
常见形式包括:
- 花瓶
- 碗
- 茶具
- 小雕像
- 装饰牌匾
萨摩烧的种类
白萨摩
- 早期米色器皿
- 主要供家庭使用
Kuro Satsuma (黒薩摩)
- Less common
- Made with darker clay and glazes
- Simpler decoration, sometimes incised or with ash glaze
外销萨摩烧
- 大量使用金色和彩色装饰
- 主要面向外销市场(江户晚期至明治时期)
- 通常由个人艺术家或工作室签名
著名窑炉和艺术家
- Naeshirogawa Kilns (苗代川窯): The birthplace of Satsuma ware
- Yabu Meizan (藪明山): One of the most renowned Meiji-era decorators
- Kinkozan family (錦光山家): Famous for their refined technique and prolific output
标记和认证
萨摩瓷器的底部通常会带有标记,包括:
- 圆圈内的十字(岛津家徽)
- 艺术家或工作室的汉字签名
- “大日本”(Dai Nippon),象征着明治时代的爱国自豪感
注:由于萨摩烧备受欢迎,因此存在许多复制品和赝品。真正的古董萨摩烧通常质地轻盈,釉色呈象牙白色,带有细腻的裂纹,并展现出细致的手绘细节。
文化意义
萨摩烧在日本的装饰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尤其是在:
- 茶道:早期用作茶碗和香炉的器皿
- 出口与外交:在日本现代化进程中,作为重要的文化输出
- 收藏家圈子:受到全球日本艺术收藏家的高度重视
Audio
Language | Audio |
---|---|
English |